□本報室內設計記者蔣皓文/圖
  作為一名人民警察,他把愛民情懷植入骨髓,把為民情貸款愫融入血液,把親民情緣刻入靈魂。在對轄區精神病患者、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上,他不斷探索融法理情於一體的管理模式,用耐心和特殊情懷去慰藉、感化這些特殊人群。他就是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虹橋派出所民警陳新才。
  一個寒冬的清晨,年過半百的間歇性精神病人夏國華(化名)渾身不斷打著哆嗦站在虹橋派出所門口,凍得通紅的雙手港式飲茶卻端著一碗粥,她要做什麼?直到陳新才出現這個謎才得以解開。
  2010年10月,陳新才接管虹北社區沒多久,有人撿到一張存摺交給他,經查詢戶主正是夏國華,可精神恍惚的夏國華執意說沒丟存摺。陳新才找到夏國華的父親得知,夏國華已不知送掉多少財產,自己年邁多病無力照顧她。此後,陳新才主動挑起照看夏國華的重任。然而把擔子挑上肩,他才發現遠不是保管一張存摺那麼簡單。除了每天去轉一圈幫點忙,陳新才有時還要追上花店幾里路把發病的夏國華勸回家,幫她找回亂送的東西。
  就在那天,陳新才遠遠看見夏國華手上端著什麼站在派出所路口張望。他連忙走上前,卻見夏國華手中端著一碗粥。這是夏國華第一次精神正常時送人東西,喝了這碗已沒有什麼熱度的粥,陳新才卻商務中心從頭暖到了腳。
  “給正常人做好事不難,難的是和精神病患者打交道,但我相信在他們清醒的時候一定會感受到溫暖和親情。”陳新才說,只有從精神和物質上關懷精神病患者,才能真正走進他們心中,成為他們的精神依托。
  2010年11月,40歲的陳新才轉業到公安,擔任虹橋街道虹北社區、躍龍社區社區民警。儘管3年的從警時間並不長,但陳新才卻用自己的努力成了精神病人可以信任的親人、孤寡老人眼中的救命恩人、社區居民信賴的保護神。
  躍龍社區老人多、退休工人多。其中,70歲以上的老人有410名,獨居、孤寡老人有21名。2011年10月,社區負責居家養老工作的邢莉無意中提到,已好幾天沒見到80多歲的徐錦坤老人了。說者無意,聽者有心。正在一旁整理材料的陳新才立馬放下手中的工作,和邢莉一起趕到徐錦坤家。兩人敲了好一陣子門,才聽見屋內有微弱的應答聲。原來,老人因為吃了不潔食物,已經在家中腹瀉了整整3天。陳新才二話不說,背起老人直奔醫院……接下來的幾天,陳新才和社區幹部們每天輪番陪同老人去醫院輸液,並買來新鮮食材煮湯給老人補充營養。不出一個星期,老人順利康復。
  經歷了這件事,陳新才覺得對老人的服務需要傾註更多,尤其是對獨居、孤寡、空巢老人,不僅要從生活上予以關心,更要對他們的安全給予足夠保障。針對老年人外出少、易患病、自救能力弱等特點,陳新才採用“三個一”方法掌握動態信息,即一本檔案,登記基本信息、重大病史,方便及時救助;一條路線,連接社區12戶“三類”老人,每天登門拜訪;一支隊伍,安排48名樓組長,每天走訪反饋情況。這樣由平面到立體,由信息在冊到入戶看人,社區老年人服務管理實現了日日更新。
  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民警,陳新才每天背著小包,騎著電瓶車走街串巷。在日復一日的點滴細微中,陳新才以愛崗敬業、忠誠為民、默默堅守和無私奉獻演繹著平凡中的偉大。
  (原標題:陳新才:特殊人群的愛心守望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x88wxhdm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